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品孵化
中外联合调解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贸纠纷
时间:2018-08-15 17:25:04  来源:  作者:

  申请人:潮州市某公司

  被申请人1:希腊某公司

  被申请人2:希腊某银行

  案情介绍

  2009年9月,潮州某外贸企业(下称“申请人”)与希腊某进口商(下称“被申请人1”)签署了一份皮鞋供货合同,合同价值12万美元,付款方式为银行托收。2010年5月,申请人完成了货物的生产,并将货物运抵希腊港口。申请人在交付货物后按照合同约定,将出口货物的正本单证寄至被申请人1指定的代收行,希腊某银行。然而,被申请人1在收到货物后拒绝向申请人支付货款,并提出货物存在质量问题,要求申请人减价40%,并出具书面函电通知申请人。申请人拒绝承认货物存在质量问题,随即被申请人1也未支付货款。

  2010年7月,代收行(下称“被申请人2”)通知申请人,其正本单据被申请人1非法提走,并拒绝付款。被申请人1此时已经提走了货物,并与申请人中断了联系。2010年10月,申请人通过中信保公司追收账款,但被申请人2迟迟没有回复。

  此时希腊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被申请人1和本申请人2都中断了与申请人的任何联系,申请人此时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在希腊进行诉讼程序,不仅耗时,而且诉讼费、律师费将十分昂贵;二是放弃货款,遭受经济损失。申请人在万般无奈下,找到了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求助。调解中心在审查调解申请材料后认为,尽管案件较为复杂,被申请人态度消极,但案件仍有和解可能。由于案件牵涉主体较多,可以从多个线索寻求突破,解决争议。调解相比诉讼而言,程序更加灵活,费用也更加低廉并且不损伤双方未来的贸易关系。此外,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与全球多个争议解决机构搭建了国际商事调解的合作平台,具备中外联合调解的优势。希腊调解仲裁中心就是其合作伙伴之一,通过中希联合办案平台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当事人解决争议。

  调解过程

  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在受理申请人的投诉后,借助中希调解合作平台对案件进行了初步调查。在调查中,调解中心发现,被申请人1在希腊涉及多起金融机构诈骗案件,均是通过违法手段,获取银行单证并非法取得大量资金。由于被申请人1的作案范围涉及多个希腊金融机构,希腊银行协会也参与到了案件的调查之中。然而,此时被申请人1已经逃亡,希腊警方仍在调查案件。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追寻被申请人1来赔偿申请人的损失会将调解程序拖入漫漫无期的等待之中,也不利于促进案件的解决。调解中心随即把调解的突破口转为被申请人2,即希腊代收行。调解中心查阅了希腊代收行与中国托收行之间的电传,发现希腊代收行在电传中承认其在单据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过错,因此判定通过与代收行交涉,还有调解可能。

  调解中心向申请人说明了案件的初步调查结果,并在申请人同意及授权的情况下,与希腊代收行进行单独调解。由于申请人处于中国,而希腊代收行的办公地点在希腊,为了节省双方的费用,提高效率,调解中心一方面通过电话及邮件与申请人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又通过希腊合作机构直接约谈希腊代收行。采用背对背的方式进行了多轮调解会议。

  调解结果

  经过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与其希腊合作伙伴的多方努力,调解逐步拉近了申请人提出的赔偿请求与希腊代收行提出的赔偿金的距离。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并在调解中心的见证下,签署了调解协议。

  在签署协议后,希腊代收行很快支付了合同约定的赔偿金额。申请人在收到赔偿金额后对调解的效率和结果非常满意,向调解中心发来了感谢信。

  评析

  在本案中,看似已经没有办法追讨的货款,申请人经过调解的方式最终得以补偿。调解是在案件各方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上,由调解机构以专业的调解技巧、广泛的调解资源促进双方进行沟通,最终达成当事人均可接受的调解协议。本案中,调解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程序灵活

  本案中,调解中心根据案件的特点,采用了“背对背”的方式调解争议。考虑到双方当事人身处两国,为了更有效的解决争议,在整个调解过程中,均由调解机构居间进行联络,双方当事人从未见面,也未直接取得联系。调解中心通过其经验及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当事人更好的沟通,减少分歧,最终达成协议。

  2、费用低廉

  通过调解解决争议,当事人省去了诉讼费、律师费以及差旅等杂费,减轻了企业解决争议的经济负担。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货物买卖纠纷问题时,调解费用低廉的优势使其成为选择争议解决方式的首选。

  3、高效省时

  与诉讼、仲裁等传统争议解决方式相比,调解的效率更高,规避了繁琐的诉讼及仲裁程序,可以帮助当事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争议解决的实体阶段,并最终达成和解。

  4、网络优势

  专业的常设调解机构的优势在本案中得到充分发挥。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在国际上与多家著名争议解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内各省市设立了40余家调解分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调解网络,聘请了中外专业人士担任商事调解员。通过其网络优势,调解中心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当事人解决争议。

 
上一篇:ATA机场工作站二三事之一波三折
下一篇:关于浙江新昌别克跃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德国展会商标 侵权案件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配楼412室 邮编:100835 电话:010-58934801 传真:010-58934801
京ICP备1301471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011号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