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贸促信息
打通海外园区发展痛点 盘活一带一路产能合作
时间:2018-11-02 15:38:46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陈璐

“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背景下,国际产能合作既能为各国企业合作提供新机遇,又实实在在地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可以说是多方共赢。在这个过程中,海外园区越来越成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有效载体。”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司长王建军在2018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第十届中国对外投资洽谈会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论坛上对海外园区的重要作用予以充分肯定。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共在46个国家建设了113家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348.7亿美元,入区企业4542家,上缴东道国的税费28.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8.7万个。在这些园区中,中阿(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在去年9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命名为全球首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示范园区。除此之外,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中国沙特吉赞产业集聚区、中国塞尔维亚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业园、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等一批园区项目也在抓紧推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李金波指出,目前,海外园区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海外园区的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问题和挑战:一是投资运营模式的问题,由于建设期间的基础设施投资比较大,一般投资回收周期比较长,很多园区希望借鉴国内开发区的模式,但是国内开发区的模式是不可能复制到境外的。二是园区运营机构的定位问题,作为园区运营机构需要为入园企业提供很多服务,在一些国家还需要园区运营企业自己投资建立园区的发电厂、水厂、污水处理厂、安保团队等公共服务性质的设施。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三是现在很多海外园区的知名度并不高,招商存在困难,一些园区产业定位不明,东道国周边的配套设施又不健全,加之国际技工及管理人员缺乏等原因,导致入园企业较少,园区经营状况并不好。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创新园区投资运营的模式,推进园区建设转型升级。

李金波还指出,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金融资本“走出去”的步伐明显滞后,这也制约着海外园区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海外的网点太少,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机构更少。“一带一路”建设本身需要的资金量就很大,不仅是园区建设需要,而且投资项目也需要,只依靠国开行、亚投行、丝路基金、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研究考虑搭建投资的新平台和再融资的通道,为园区和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了良好的投资平台和顺畅的再融资机制,才会有持续不断的投资,才能有效缓解目前项目当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

“但是,受限于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发育并不充分,国际资本流动存在诸多的障碍,直接融资的渠道和通道尚不健全,因此,需要系统谋划一个面向‘一带一路’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交易平台,为沿线项目上市融资、风险管理和资本退出畅通渠道。”李金波表示。

对于未来海外园区的发展,王建军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促进海外园区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打造一批国际化、高标准的产能合作载体平台。二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围绕园区建设拓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完善开放型、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丝路基金等多双边合作基金的融资功能,推进园区服务、企业成长、金融支持三位一体发展。三是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做好对于“走出去”企业的指导协调,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防控机制,促进产能合作园区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篇:“投资缅甸”推介会
下一篇:全球瞩目!“厕所革命”吹响号角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配楼412室 邮编:100835 电话:010-58934801 传真:010-58934801
京ICP备1301471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011号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