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作为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城市与产业转型国际合作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促进国际合作·助力城市转型”主题,共话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2025城市与产业转型国际合作论坛现场
面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挑战,未来的城市该往何处去?论坛释放出三大关键信号:尊重历史文脉、善用人工智能、拥抱绿色生态。
关键词 | 文化赋能、业态创新、沉浸体验
如今的城市更新,早已超越简单的拆建逻辑,转向对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与激活。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赵新华介绍,以北京光学仪器老厂区为例,去年底启动改造后,项目坚持“少拆利旧、外貌修缮”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原有苏式建筑结构和清水红砖立面,同时引入碳排管理、绿色建筑、环境治理等新兴产业,未来将转型为“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

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效果图
类似的理念也在南京落地开花。深度智谷集团董事长刘勇分享了“大行宫见——长江十二城”地下街区项目:通过挖掘长江流域12座城市的地域文化,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让文化成为流量入口,把曾经的‘负资产’变成人气聚集地。”
关键词 | 以人为本、数字孪生、智能建造
当人工智能席卷各行各业,它该如何服务于城市,让人居生活更有温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在视频演讲中强调:“今天我们谈AI,不是为了建造一座冰冷的未来之城,而是要让独特的城市味道在数字时代历久弥新。”
他提出,城市发展应聚焦“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三链融合,并建议利用数字孪生、激光扫描等技术保护历史街区,建设人工智能时尚设计平台,营造可感知、可交互的智慧空间。

寸滩港片区路网
棪创科技(重庆)首席数智官汪洋则展示了AI在实际建设中的应用成果:从重庆寸滩港城市路网,到悦来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团队已参与近百个数智化咨询项目。
“我们正用大语言模型提升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的效率与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汪洋说。
关键词 | 垂直森林、零碳出海、智能服务平台
在全球追求低碳可持续的大背景下,“生态建筑”正成为城市转型的新引擎。
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米兰三年展基金会主席斯坦法诺·博埃里带来了著名的“垂直森林”案例——两栋高楼外墙上种植了超过两万株植物,形成建筑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系统。“这不是装饰,而是一种新型城市呼吸方式。”
 米兰垂直森林
他呼吁构建“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发展模式,让绿色真正融入城市肌理。
论坛上,一项重要成果发布:“建设行业碳治绿色出海智能体平台”正式启动。
该平台融合AI、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提供绿色标准对接、合规评估、品牌价值挖掘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中国绿色建筑技术和标准走向国际。
这场论坛揭示了一个清晰方向。
真正的城市转型,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更新,更是文化、科技与生态的协同进化。
未来之城,既要记得住乡愁,也要跟得上时代,更要守得住绿水青山。
而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来源:重庆城市治理
|